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 题:奋斗中的他们最美——走近“最美职工”
新华社记者樊曦、齐中熙
立足本职,敬业奉献,这是新时代劳动者的“奋斗之美”。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讲好中国工人故事,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19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
不忘初心,扎根基层做工匠
王树军是潍柴工匠人才的一面旗帜。
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龙头企业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培育了一大批引领行业转型发展的优秀工匠人才,其中就有首席技师王树军。
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王树军扎根基层,专心致志与设备打交道,凭借精湛的技艺成为潍柴乃至国内发动机行业中设备检修技术的集大成者。他有两项高超的技能,一是擅长自动化设备的定制化设计及自主研发制造;二是精通各类数控加工中心和精密机床的维修。
不仅如此,他还走出潍柴,在社会上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潍坊科技学院、潍柴大学聘请他为客座教授,并为他建立了工作室,定期为学生授课,影响和带动了大批青年人,每年培训学生2000多人次。
苏保信是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仅仅参加工作六年,2006年,苏保信就荣获了“全国首届电线电缆检验工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
十几年来,他立足岗位潜心钻研,通过“小改小革”,多次解决了检验和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约生产和检验成本上千万元。不仅如此,他还采用学用一体化的培训方法,使职工将现场培训内容在教、学、用中同时进行,彻底打破了一直以来培训工作与现场实际相脱节局面,加快了技能人才的培养。
牢记使命,坚守岗位讲奉献
在石登高看来,脱贫攻坚不仅是工作,更是使命。
自2017年3月担任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以来,石登高始终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模式。
曾经的十八洞,人均耕地面积仅0.83亩,村里没有多少产业,集体经济几乎也是空白。石登高因地制宜发展当家产业,形成了乡村游、黄桃、猕猴桃、苗绣、劳务输出、山泉水等“旅游+”产业体系。
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8313元增加到12128元,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7.5万元增加到53.68万元,精准扶贫成果进一步巩固,十八洞村村民昂首阔步地向小康迈进。
黄金娟是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计量中心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扎根电力计量检定生产一线三十多年来,她始终不忘“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以一颗精益求精的无私匠心在保障民生计量公平公正的技术领域里燃烧自己的所有青春和梦想。
她牵头创建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作业工法,实现了电力计量检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革新了作业模式,推动了我国计量检定技术整体进步,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同行的高度认可。
刻苦钻研,投身一线做建设
许纪平是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砌筑工。在2018年10月的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砌筑工决赛上,他凭借苦练的技艺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一举夺冠,成为技能大赛上唯一一名农民工冠军获得者。
从渭南到西安,从延安到庆阳,从甘肃到河南……12年间,中建七局的工地在哪里,他就到哪里。他先后参与过34个项目建设,总砌筑量超万方。
为了备战全国砌筑工大赛,许纪平和其他三个选手要接受为期两个月的集训。时值暑期,他们要在酷暑热浪的冲击下坚持锻炼十多个小时,晚上还要啃上千道专业试题,他依旧拿出不服输、不怕苦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了“战斗”。12年里从小工到大工,许纪平从所在项目开办的农民工夜校学生,变成了为同行讲授砌筑专业知识的老师,最终成为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冠军。
吴志晖是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高级业务经理兼飞行区工程部总经理。他还有一个身份:北京大兴机场开工建设的奠基人。
1988年7月,吴志晖从同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民用航空机场设计院工作,从事着机场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他热爱他的职业,在民航这个领域,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到项目部工程处、场道室、规划院、生产管理部、规划设计部、再到今天的飞行区工程部,他主持了首都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工作,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重点保障。
此外,他还主持了首都机场西区改造工程,攻克技术难题,获得民航科学技术一等奖;主持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工程规划和设计工作,圆满完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等多项里程碑式重要工作,为北京新机场开工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