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3月14日电 题:黑龙江:“一碗大米”的“供给侧之变”
新华社记者杨喆 苑欣芳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从每一粒大米做起——记者最近在黑龙江各地采访看到,人们对“一碗好大米”的追求,倒逼该省从春耕就开始“供给侧之变”。
绿色种植:为水稻“减肥”
前些年,让绥化市庆安县七河源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立最“上火”的事,是晚上得让人看着水稻田,防止有人“偷摸扬化肥”。
“我们推行绿色种植,减少化肥使用,但还是有老百姓不理解,晚上偷偷摸摸往地里扬化肥?!彼锪⑺?。迫于无奈,他让一些不按照标准种植的农户退出合作社。
这份坚持收到了回报。合作社产出的水稻,虽然因减少化肥使用而单产下降,但卖上了好价钱,还吸引了企业搞订单种植,1400亩地可多收入60万元左右。
粮食安全,更是品质安全。减肥控药,是为产出“好大米”,更是为了地更“绿”、水更清。
氮磷钾,曾是化肥店里的“老三样”。与往年不同的是,在密山市农友化肥农药经销有限公司,生态有机肥备货量增加。
“今年有机肥销售比例明显提高,有机肥的高标准堆沤比上一年增加3万立方米?!泵苌绞信┮蹬┐寰指本殖ち豕愣?。
今年,黑龙江将开展有机肥提质增效试点示范,全省有机肥施用量将达到1800万吨。
“一碗好米”:稻香“鸭先知”
再过1个月,虎林市良艳有机鸭稻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宋国良就要第4次购进鸭雏,放到稻田里?!拔颐钦舛梅?万多只鸭子?!彼喂贾缸诺咎锼?。
“鸭子可以吃杂草,松土壤,粪便可作肥料……”宋国良细数鸭稻的好处。
2016年,宋国良去北京参加展会,听到有人要订购农产品,便凑上前去,人家问他“你有标吗”。原来,人家只认有机认证标识的农产品。宋国良第一次了解到有机种植的市场前景。
因“没有标”而错失良机的宋国良,回来后开始研究种植有机水稻。去年,合作社的有机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亩,产量下降,但产的大米定位高端,卖到了15元一斤。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人向往“一碗好大米”?!肮ナ且缘帽?,现在是要吃得好?!鼻彀蚕囟膛┮导抛芫硌钕即釉诮滞仿舸竺灼鸺?,见证了水稻生产由注重产量到“量质并重”的转变。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传统水稻主产区,长期以来“以量取胜”的生产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富锦市乔楚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楚丽霞说,数年前农场还以普通圆粒水稻为主,如今优质长粒水稻的种植面积已占80%以上。
直面市?。汉妹壮伞巴臁?/font>
多少年来,水稻原粮刚刚产出,尚未变成“一碗大米”,就被卖到粮库或收购人手中。卖粮,成为稻农完成一年辛苦劳作的最后一环。
这种年复一年的经营理念退出了黑土地。而今,面向市场做品牌、搞营销,让“好大米”成“网红”,让腰包更鼓,成为黑土地上农民新理念。
“以前我们只知道种地,哪还想过营销的事?”富锦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说,以前怎么也没想到,合作社产的大米,“坐家”就可以卖出去,还能卖上好价钱。
记者了解,现在,通过与企业合作,这家合作社生产的大米可在线上销售,成了“网红”产品,在一家电商平台上,月销售量显示为近16000份。
打开黑龙江大米网主页,大米品类下的各种品牌琳琅满目。近年来,黑龙江通过打造以大米网为核心的农产品电商集群,建立起了辐射到村的营销网络。
最近的这个收购季,黑龙江省水稻市场化收购占比达50%以上,首次改变了多年来以政策性收购为主的格局。更多地直接面向市场,“倒逼”黑土地上的稻米生产者革新经营理念。
庆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合江说,为了加强品牌建设,当地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水稻文化节”,并组织企业奔赴全国各地参加展会。
“以前我们都是‘原字号’为主,出现了‘稻强米弱’现象,”绿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永安说,“现在市场化趋势非常明显,加工企业对优质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