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考虑一时的美,还要在乎长久的美。为了清清爽爽的环境,宁可费点功夫
前几天的元宵佳节,大街上的红灯笼,喜庆又好看。
说到节日,少不了仪式性的用品和装饰。比如过年发红包,家家都少不了。节日过后,这些节日用品如果直接丢弃,未免有些可惜。那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子,既能欢欢喜喜过节,又能减少一些浪费?
北京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灯笼的寿命一般为两到三年,撤掉后还可以循环使用。又据媒体报道,近日,香港一个环保团体连续第十年举办红包袋回收利用活动,在全香港设置了461个红包袋回收点。
小小的红包,有回收的必要吗?来看一组数字:据统计,去年春节香港使用了大约3.52亿个“利是封”,红包回收活动共收集到1200万个红包袋,其中超过600万个可重复使用。
红包虽小,但积少成多,还真不能小瞧了回收的价值?;厥绽媚杲谟闷?,至少有两大好处:节省开支,垃圾减量。这里面传递出的节庆回收减废观念,更是难能可贵。
可喜的是,近年来这方面的做法越来越多。比如,去年《南充日报》报道,南充市摘下来的春节灯饰,要做到“检测完好、分类包装、编号封存”。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是皆大欢喜的事,这不是再容易不过的选择吗?仔细琢磨一下,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以灯笼为例,与每年买新灯笼相比,回收利用灯笼反而麻烦:把形状各异的灯笼摘下来,一一合上,清点数量,运到库房——这中间涉及诸多环节,长远看,从灯笼设计、选材开始,就要考虑后续回收,开发出对环境更友好的产品。
这么麻烦,还要主动去做,为什么?因为观念变了:不光考虑一时的美,还要在乎长久的美。为了清清爽爽的环境,宁可费点功夫。
让节庆用品从“一次性”转变为“可回收”,红包、灯笼去处的变化,折射出不小的进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再精美的节庆用品,倘若用过一次就进了垃圾桶,浪费惊人,多煞风景啊。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