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10日电 题:18年,情牵3万名婴儿——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杨晓玲
新华社记者 王靖
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记者见到刚刚获得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杨晓玲。连续加班之故,她的脸上起了痘,挂着黑眼圈。
“我非常普通,尽职尽责而已?!毖钕崴?。
以身试“针”:“不亲自体验,怎么知道孩子疼不疼?”
今年37岁的杨晓玲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在科里,她的外号叫“杨一针”,只要她拿起针管,再细小的血管都能“一针到位”。
2002年,杨晓玲刚参加工作时,给一名6岁的白血病儿童打针,但孩子坚持不让她打:“你是新来的,扎不准?!痹谘Q岸嗄昊竟Φ难钕峒岢指⒆哟?,结果针头刺进皮肤,却没有扎到血管……
“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让我明白自己离优秀护士差很远?!毖钕崴?。自那以后,她开始在自己身上和指头上寻找细小血管练习扎针,一针扎不准就接着扎,疼了,咬牙忍着,流血了,拿棉签擦一擦。她说:“不亲自体验,怎么知道孩子疼不疼?”
久而久之,她成了有名的“杨一针”?!案⒆哟蛘胍焖俳?,角度要放低,这样可以减少痛感……”杨晓玲跟记者分享经验?!岸际堑甭璧?,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受疼受累,要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基本功必须过硬?!?/p>
为了救治更多的早产儿、危重新生儿,她刻苦学习和掌握各种新业务、新技术。由她牵头开展的早产儿PICC置管、脐静脉护理、有创血压监测、发育支持性护理等技术目前均处于自治区领先地位。2016年,她又在院领导、科主任的支持和带领下,创建了我国西部第一家母乳库和早产儿诊疗中心。
情?!巴蛴ぁ保骸安皇浅浦暗呐湍盖住?/font>
工作18年来,杨晓玲护理过的患儿超过3万人。
2013年,一名怀孕27周的蒙古族牧民因胎膜早破而早产,孩子出生后的体重只有800克,出现了重度窒息缺氧,全身发紫,哭声微弱。杨晓玲带领护理团队进行紧急处理,经过50多天的救治和护理,小生命奇迹般活了下来。
几乎同时,一位孕26周出生、体重600克的早产儿也住进新生儿科。最忙时,她寸步不离婴儿,一天里只休息两三个小时。这名婴儿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目前最小早产儿成功抢救的范例,创造了生命奇迹。
精心而艰辛的付出,使许多早产儿、危重新生儿重获新生。一位早产宝宝过1岁生日时,孩子妈妈非得邀请杨晓玲参加不可。她泪流满面地当众感激杨晓玲:“你才是真正给我孩子生命的人?!?/p>
18年间,杨晓玲为“别人家的孩子”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爱心,但无暇照顾自己孩子和家人。母亲心脏病住院,她没能抽出时间陪床;女儿患心肌炎,也没能去护理。她内疚地说:“我不是称职的女儿和母亲?!?/p>
医德神圣:不管别人看得见、看不见,都要用心服务
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中,三分之二都是“90后”。身为护士长,杨晓玲很大的责任是带好这支青年队伍。
记者采访了解,一位护士在用酒精擦拭患儿皮肤后,没有按照规定“皮肤待干20秒”,就为患儿扎了针。杨晓玲发现后,不仅当面批评她,让她写检讨,还开会进行通报。
“保证患儿的健康,必须有铁一般的纪律?!毖钕崴?。在她看来,护理属于“无陪人制”工作,全凭护士的医德,不管别人看得见、看不见,都要用心服务。
护士侯国芳说:“护士长在工作中不讲情面,私下十分贴心?!币淮?,杨晓玲在与一名护士交谈时,得知这位护士连续几天夜班,自家婴儿晚上哭闹不停,杨晓玲赶忙给她倒成了白班。
多年来,在杨晓玲的带动下,科里又有了“张一针”“王一针”……新生儿科被自治区直属机关团工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激励,更是鞭策,我要带领团队继续奋斗,做合格的白衣天使?!?/p>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